|
|
2025 年 6 月 23 日,国务院公布的《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》(国令第 810 号)正式施行,标志着电商行业全面征税时代的到来。作为电商从业者,你必须了解这些新规细节,避免因违规面临处罚。下面就为你详细解读电商报税的核心规则。
一、哪些平台需要报送涉税信息?
报送主体涵盖所有有交易闭环的电商平台,包括我们熟知的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、美团、小红书等,同时境外平台在境内的运营主体也在此列。
不过,也存在免予报送的情形:
平台内从事配送、运输、家政等便民劳务活动,且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或不需要纳税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信息;
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规定施行前(2025 年 6 月 23 日前)的涉税信息。
此外,为减轻负担,扣缴申报、代办申报时已填报的涉税信息,以及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能获取的涉税信息,平台企业无需重复报送。税务机关也会提供安全的报送渠道、便捷接口服务及政策咨询等支持。
二、需要报送哪些具体内容?
平台需报送的信息主要分为三大类:
1. 基本信息
包括平台内经营者的营业执照、身份证复印件、签约合同、店铺信息、实际控制人身份信息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。
2. 收入信息
按实际收款金额(GSV)计算的店铺销售收入,具体有销售额、退款金额、交易数量;非货币收入(如虚拟礼物)需按平台折算规则填报。
3. 特殊信息
涵盖直播人员关联关系表(如 MCN 机构与主播的隶属关系)、跨境交易明细。
三、报送频率和首次报送时间是多久?
报送频率为每季度结束后次月提交,即每年的 4 月、7 月、10 月、1 月。
2025 年首次报送时间为 10 月,需报送 7-9 月的数据。
四、税务预警机制是什么?
新规采用 “双比对” 系统,将平台报送数据与商家税务申报数据进行比对,当差异超过阈值时会自动触发预警。
以下情况可能触发预警:
一季度平台收入≥10 万,却申报为 0;
年销售≥500 万,却未升级为一般纳税人;
成本发票缺口>30%(如申报 100 万,实际发票只有 70 万)。
五、违规会面临哪些处罚?
未按期报送:处 2 万元 - 10 万元罚款。
报送信息不实:处 5 万元 - 30 万元罚款。
情节严重(如隐瞒收入数据):处 10 万元 - 50 万元罚款 + 停业整顿。
六、不同纳税主体的税率是多少?
1. 个体工商户
增值税:季度销售额≤30 万,免缴;年销售额≤500 万,按 1% 计税;年销售额>500 万,按 13% 计税。
个人所得税:按经营所得缴纳,税率 5%-35%。
2. 有限公司
增值税:与个体户相同,季度≤30 万免缴,年≤500 万 1%,年>500 万 13%。
企业所得税:年利润≤300 万,5% 税率;年利润>300 万,25% 税率。
|
|